洗濯垢污 顯明清白 (之五)

所以我們要去學般若,而般若的功用,剛才已經說過了,你看以那麽多的生命布施,不如對於這個經能够信一點啊。剛才說的「無住生心」,六祖從這兒就開悟了。他一開悟,他一個文盲啊,他第一次已經有個小悟,他就超過神秀。神秀在五祖座下是第一位大德,能講多少經論啊,而六祖只是一個沒有受戒、沒有出家,是一個普通人,只是聽別人念了點《金剛經》,念到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就是這一點資本。但是他作偈子的時候,他超過神秀。所以這個悟和不悟,懸殊很大。

剛才我說了我們要去學,要去研究《金剛經》,我們要去觀照。剛才那「如夢幻泡影」是一句。底下,「無我、無人、無衆生、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你要是光是無我、無人了,沒有去修善法,不對;光修善法,你這個很執著,又不對;無我、無人來修善法。

大家寫一百塊錢給居士林,自個兒覺得:「哎,我要寫這一百塊錢,我要比別人多一點,我顯得我做功德,我有面子。」你這個就是執著了,而且是發心不純哪。你這一百塊錢拿出來,內不見拿錢的我,沒有這個我;外不見得錢的居士林,中間不看見錢,腦子思想裏沒有這個。你這個就是布施的波羅蜜,就有了般若,這就到彼岸,所以般若非常重要。那麽聯繫淨土宗的……,不够了,底下是下一次了,今天沒有談到淨土。

底下用一件〔公案〕來總結剛才我們所談的東西。這個是宋朝佛照禪師,佛照禪師是大慧的弟子,他對皇帝宋孝宗說的。這個內容在《古尊宿語錄》裏頭,(《古尊宿語錄》這個書大家可以看,現在台灣印了),所以它是有根有據的。剛才咱們說的許許多多的,咱們可以通過這個公案把它好好地體會一下。他那時候對皇帝這麽說,那是不敢有一點點不真實。那個道教、儒教都在那兒看著呢,你這裏要有一點自己的東西在裏頭,那你這是所謂的欺君之罪啊。這個宋孝宗,可以說過去的皇帝到宋孝宗爲止,他是佛法中第一的一個人,確實很深入,但是他不如雍正。清朝的雍正又超過宋孝宗,這兩個皇帝水平很高。

這是佛照禪師對宋孝宗談的一個問題。他說以前在印度有一個黑齒梵志,名字叫黑齒,黑牙。梵志,「梵」是梵天,現在婆羅門還叫做「梵」。歐美他們對於印度的學問,他們是兩個都並重的,佛教他也重,梵他還是重,他們還在學,有很多經典,他有他們的經典。「梵志」就是婆羅門裏頭,在這個教裏頭很有地位、很有修養、有學的人,這個梵志名字叫黑齒。他已經得到了五神通,就是五種神通都得到了,天眼、天耳、宿命、他心、神足,不是咱們的奇異功能,咱們的奇異功能,那連一根毛也比不了。得了五神通了,這樣一個梵志。那麽他常常在雪山上說法,印度跟咱們中國之間的喜馬拉雅山、雪山,他常常在雪山說法,他那個說法,所以說他水平很高,梵也是很有水平的。我們中國的東西也很有水平,孔子、老子也很有水平的。

什麽人來聽呢?帝釋,就是咱們俗說的玉皇大帝,玉皇大帝來聽法,還有比玉皇大帝還高的,玉皇大帝是欲界天的天王,還有梵天、梵王,梵王是色界天的。天上三界: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色界的天王也來聽講,這是代表啊,他不是這一個人,他都是一類。色界的天王、欲界的天王、閻羅王,幽冥界的閻王,還有種種天神,常常到雪山聽他說法。你說這位梵志的水平就高了,自個兒有了五神通,他在說他的法的時候,天上的天帝,連色界天的天帝都來聽。過去諦閑老法師到北京來的時候,那也是啊,諸天都在這兒聽法。

有一天說完了法,這個梵志看見了閻羅王,閻羅王看看這個梵志,就流眼淚,又看看他,又流眼淚。這個梵志就覺得奇怪,平常沒有這個現象,他怎麽今天看著我哭呢?他就問:「大王」,(閻羅王是大王),「大王,何得視吾而泣?」爲什麽你看著我,你哭啊?「王曰」,閻羅王說了:「吾觀于汝」,我看你啊,他老來聽嘛,我看看你,「善能說法」,你很能說法,說得很好,可是「七日後命終」,你七天之後你就死了。所以人生無常,說話說得好好的呢,他自個兒不知道七天他已經命就要終了。所以幽冥界有時候可以先知道一點,就是這樣,他先知道一點。「七日後命終,當來吾界」,這壞了!這個 「吾界」是閻羅王的界,幽冥界啊。「七日後當來吾界,受諸苦痛。」受種種的苦痛啊。所以這也是因果,佛法就是難聞啊,這件事情我聽了之後還很驚動,這一則公案很深入,初修老修都用得上。

這個梵志嚇壞了,他沒有想到他要入地獄。他有五神通,地獄他都知道,那是受苦痛,那不是開玩笑的事。哎呀,他就害怕,「惶怖求免」,「惶」是惶恐,「怖」是恐怖,他就求饒:「閻羅王,你救救我吧,別叫我去。」閻羅王哪有這個權,但是他求免無門,沒有辦法,誰也救不了他。當時雪山諸天神很多都在聽,就一塊兒告訴他:「欲免斯難」,你要想免除這個難,「唯有大覺世尊」,只有大覺悟的世尊,「乃能爲汝免得此難。」只有一個人,就是這個大德的世尊,他能爲你、叫你免除這個難。

這個人不知道什麽叫世尊?什麽人哪?他光學外道,他也不知道。他要早知道,也許去皈依了。天人說:「你不知道嗎?這是淨飯王的太子。十九歲出家,三十歲成道,是人天之師。」不但是人的師,天都是以他爲師。「他轉法輪度一切衆生,他有辦法,你去求他。」他聽見之後就說:「我要去不能空手去,我拿什麽供養?」他有神力,那個合歡、梧桐華兩棵樹,他一手拿著一棵樹,「飛空」,飛去的。你看看他說經能說到這個水平,能夠神通到這個水平,一手拿一株樹還飛,可是七天後要死,可是七天後還要入地獄。所以這個輪迴之說,有人就說:「我沒做壞事,我不怕。」這很荒唐,這是不明白這個六道輪迴的事。

有一個帝釋,他五衰相現。這天他壽命快要完的時候,現五種衰相。比方頭上戴的花,花就蔫了,萎謝了;這個腋下出汗了,有五種。這種相一出現,就告訴你快死了,你的天的壽命盡了。那麽他有通,他說我要死了,我到哪兒去?他一看是到了下界,一個驢的耳朵裏頭,驢的耳朵長了一個瘡,瘡爛了,裏頭有好些蛆,他要投生裏頭變個蛆。所以你怎麽知道你下一生是什麽呢?因爲有許多的因緣都給你排定了,你今生的事將來報,有的是現報,那是很特殊的情况,一般都是將來報。我欠人,人欠我,你必須都到這個世界來了,都到北京來了,都到這個地方來了,你才能還帳要帳。不然你怎麽還,怎麽要啊?我來這,他也來,我要欠他,我才把帳還了。不同來,就永遠沒辦法,所以都是排定了的。許多事情在這兒就有定了,所以佛教就稱,這一生能遇見什麽人,碰見什麽人,這一個排著的這個東西,你自己誰也不知道,所以這個就很值得我們深思了。

底下更好了。他就飛到世尊那兒去了,他拿著這個花來供養。他來了之後,佛看見了就叫他,他答應了。佛就說:「放下。」大家用心聽啊,話不多。佛說:「放下。」他就把左手拿的這棵樹放下,本來就是要用來供佛的嘛,飛天下來了,到了這兒就把這樹放下,擱到佛前頭。佛還說:「放下。」他就把右手這棵樹也擱在佛前頭,兩個手空了。佛又說:「放下。」放下?他說我拿了兩棵來,一夥都放下了,我現在空空一個人,我沒可放的了,是不是?還有什麽可放的,沒有可放的了。

佛說:「五通梵志」,他會五通,所以稱他為五通梵志,「吾非教汝放舍其花」,我不是教你把花放下,你應當放捨你的六根:眼耳鼻舌身意;六塵:色聲香味觸法;六識:眼識、耳識,一直到意識。內面有六根,外面有六塵,中間有六識,一時都放下。把這個都放下,放到沒有可捨的地方了,就是你免生死處。

大家聽一聽,把六根、六塵都放,放到沒有可放的時候,在這個沒有可捨的〔錄音換帶〕……不是要很多很多,就這幾句話,梵志解决問題了。

這也就是我這個題目,《洗滌垢污,顯明清白》。這個六根、六塵、六識都是垢污,你都放下了,垢污都洗掉了,那本來面目就出來了。本來面目就出來了,你這個智慧、德相,佛的,你就是了,哪裡還有什麽生死啊?所以這個梵志,就在這句話之下大悟了,就證了無生法忍了,成了菩薩了。無生法忍,那是地上菩薩。所以「花開見佛悟無生」,就是往生以後到極樂世界,花開了之後聽彌陀說法,在那個時候就可以悟無生了。

這個梵志是利根,他就聽佛這麽一說,「放下」,放了一棵;「放下」,再放一棵;還放下,放什麽?你一起放,放到無可放的地方,就是你免生死的地方。就悟了。所以伶俐人,所以這個襌宗,這都是禪宗的精神了。事實上各宗最後都是這一條路。

所以我剛才說,今天說的這個對於咱們初機都有用,我們應該怎麽持戒,應該怎麽皈依。到了這兒,我們老修也有用。怎麽放?把它放光,放到無可放捨之處,就是你免生死之處,你也證無生法忍。希望我們在座諸位,都證無生法忍。謝謝大家。 
〔聽眾〕:阿彌陀佛!

上一頁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回目錄